近些年,生活迅猛发展的环境里,蒙古包对牧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,在建造或者搬迁的时候非常方便拆迁,那么大家了解蒙古包的知识有哪些吗?又具备了哪些特点呢?快随着小编一起来看下吧。以下关于“关于蒙古包的基本知识及性能优势”的介绍。
【什么是蒙古包制度】
宗教礼制的观念,在蒙古包中虽然没有民居大院中体现得突出,但也有明显体现。蒙古包的门朝南或朝东南方向,以回避强烈的西北风。传统蒙古包内,以门户、火灶和佛龛形成南北主轴线,西半边是男人们的席位,东边是女人们的席位对门的正上方为高贵客人或长辈之座。
佛龛前边是上首正座,为尊贵、平时男主人或主客就坐在这个位置。而由于信仰佛教,尊崇佛、法、僧“三宝”,男主人也让位于来家的喇嘛,后来逐渐演变成请尊贵客人坐西边上座,自己坐东边主席的习惯。
在多个家庭或蒙古包组成的牧营地里,一般都按辈份大小由西向东坐落。其空间布局沿用了蒙古包里空间分配的原则。中间是领主的宫帐,紧挨着的是他亲近的人们,以右上左次的原则坐落,其周围则是平民百姓和守卫部队依次排列。
蒙古包和车辆圈圈组合,形成一个以军事为中心的具有严格布局的圆形军营。如今,草原上举行那达慕大会时,主席台坐落在圆形广场正北,客房、商店等在右侧排列,食堂、饭馆等一般在左侧,这种布局是古老观念的传承。
另外,蒙古人古代信奉的萨满教属多神教,崇拜天地、祖先和大自然中的多个神袛。当蒙古人入主,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后,把佛教定位国教。一些萨满教旧俗同藏传佛教风俗结合起来,形成独特的蒙地佛教风俗。于是有人就从佛教的信仰上阐释蒙古包的形象为圣洁的白。
象征出五浊世,尘俗不染。而蒙古包上天窗本身的形状也很像佛教的法器法轮,蒙古人十分重视天窗,搬运时总是把它驼在上方,人不能跨过或坐在其上。
【蒙古包的建筑特点及文化】
您可能没听说过侗族的、黎族的船屋,但是提到蒙古包,那是妇孺皆知的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蒙古包就是草原文化的一个象征,是草原勇士用粗犷的创作手法,营造出的精致的建筑。
在人们的一般观念里,蒙古包是一种有着圆形平面和育隆形顶子的帐篷。的确,这就是蒙古包经典的形象。但事实上.蒙古包的种类和形制要比这来得更加丰富多样。从功能上划分:蒙古包可以分成车载式和固定式两大类。
有人可能会问,“既然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.又写那么多物质层面的内容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”事实上并非如此,虽然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,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可以通过纯粹的非物质形态得以保存(如口头文学等),但另一部分本质上属于实践的遗产,却需要通过“附着”在一定的物质上才能得以呈现。
也正因如此,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又补充了“有关的工具、实物、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”这部分内容。有专家指出.“所谓的工具、实物、工艺品以及文化场所,本身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,
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技艺、表演的展现、传承必须通过这些工具、实物、工艺品以及文化场所来辅助完成,所以,从这个意义上讲,即使这些物品具有物质性,但并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。”
以上关于“什么是蒙古包制度”和“蒙古包的建筑特点及文化”的介绍,希望能让您了解“关于蒙古包的基本知识及性能优势”带来帮助。